反滲透沖洗就是采用低壓大流量的產(chǎn)水或進水沖洗膜元件,沖洗掉附著在膜表面的污染物或堆積物。
沖洗流速:
裝置運行時,顆粒污染物逐漸堆積在膜的表面。如果沖洗的流速和制水時的流速相等或略低,則很難把污染物從膜元件中沖出來。沖洗時要使用比正常運行時更高的流速。通常,單支壓力容器內(nèi)的沖洗流量為:
8英寸膜元件: ≤10.9m3/h (28mil)或12.1 m3/h (34mil)4英寸膜元件: ≤ 2.7m3/h
沖洗的壓力:
正常高壓運行時,污染物被壓向膜表面造成污染。所以在沖洗時,如果采用同樣的高壓,污染物仍會被壓在膜表面上,清洗的效果不會理想。
因此在沖洗時,應盡可能的通過低壓、高流速的方式,增加水平方向的剪切力,把污染物沖出膜元件。一般進水壓力不能大于0.4 MPa。
沖洗的頻率: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建議經(jīng)常對系統(tǒng)進行沖洗。增加沖洗的次數(shù)比進行一次化學清洗更有效果。一般沖洗的頻率推薦以一天一次為好。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可以自行控制沖洗的頻率。
注意事項:
①進水水泵需要滿足正常運行時的進水流量(進水流量=產(chǎn)水流量+濃縮水流量),同時必須考慮滿足沖洗流量的要求。
②濃縮水管路和閥門的選擇也要考慮沖洗時的大流量。制水時,因為回收率高,濃縮水流量相對很小。沖洗作業(yè)時,要求低壓高流量,幾乎所有的進水都從濃水管路排除,所以設計濃水管路和閥門時不僅要考慮制水時的流量也要考慮符合沖洗時的流量需要。
如果僅僅考慮制水時的流量來設計管路和閥門,則在沖洗時濃水管路以及濃水閥門處的壓降升高,有可能達不到要求的流量或超過沖洗要求壓力。當然,也可以考慮另外設置沖洗專用管路。
③選定流量計時要考慮到可以讀取沖洗時的最大流量。
對于多段反滲透系統(tǒng),如下圖所示,為了能夠更有效的沖洗膜元件,系統(tǒng)的設計有必要按可以分段沖洗進行設計。
如果進行全段沖洗,前段的沖洗水和污染物會一起流入后一段中,容易造成后段的堵塞。
段數(shù)的增加同時也意味著沖洗水流經(jīng)的膜元件數(shù)量增加。為了能夠達到流量要求,需要加大進水壓力。由可能會超過沖洗壓力的允許值,導致膜表面的壓力升高,降低沖洗的效果。
進行第一段沖洗時,全開第一段沖洗濃水排水管路的閥門,關閉第一段濃水和第二段進水間閥門、第二段和第三段的進水沖洗閥門。
進行第二段沖洗時,全開第二段沖洗濃水排水管路的閥門,關閉第一段,第三段的進水沖洗閥門,關閉第一段濃水和第二段進水間閥門,關閉第二段濃水和第三段進水間閥門。
進行第三段沖洗時,全開第三段沖洗濃水排水管路的閥門,關閉第一段,第三段的進水沖洗閥門,關閉第二段濃水和第三段進水間閥門。